廢死的支持者改編蔡依林的《台灣心跳聲》,寫了一首歌名為


《殺人心跳聲》,
用來諷刺台灣前陣子一片支持死刑執行的聲

浪。可在youtube上看到這首改編的影片。









看完這首《殺人心跳聲》,我實在很難認同改編歌詞所要表達的指涉。

我個人是支持死刑的,在部落格上也寫了一篇死刑存廢



這些歌詞,更讓我體會到,如果支持廢死者都是用這種心態來看待支

持死刑的台灣民眾的話,難怪廢死聯盟這麼難以推動他們的理想。





很多概念都可以用諷刺的手法來呈現,但對諷刺的對像已有所誤解時,

只是透露出諷刺者本身偏差的心態罷了。





歌詞諷刺台灣民眾的嗜血,這就完全搞混了。

因為支持死刑者從來就不是站在嗜血的角度而反對廢死。

(真正
嗜血的是他們保護的死刑犯吧。)

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,廢死聯盟又要如何說服民眾?





我可以明白支持廢死者或許有其偉大的理想,但這個理想不能凌駕

一切。為了理想而昏了頭,以為自己是理想的鬥士而不顧他人,這

種人或許有其成就,但我只想敬而遠之。





歷史上有許多名人看似崇高,實際上卻污穢不堪。

有一本書叫 《所謂的知識分子》

我引用其簡介的內容:

-------------

盧梭自稱生來是為了愛,其實他最是忘恩負義,對一再襄助他的養母
兼情婦華倫夫人袖手旁觀,任她貧病而死;他一面鼓吹兒童教育,一
面卻把五個親生孩子送進棄嬰收容所。
雪萊的愛像火焰,經常灼傷靠近他的人,他在性關係上的混亂令後人
瞠乎其後。托爾斯泰大談博愛,其實從沒愛過具體的人,他自認是上
帝的兄長,結果卻把自己的家庭帶入荒野。..........

-------------





先前一位廢死的法律系副教授在電視上,博愛地大談關懷死刑犯的犯

罪原因,卻因言論被網友批評謾罵就怒告三十幾名網友。

我就感到其荒謬之處。



博愛的對象究竟是一種概念,還是具體的人?





所謂的知識分子又有一句話:

任何時候我們必須記住知識分子慣常忘記的東西:人比概念更重要
,人必須處於第一位,一切專制主義中最壞的就是殘酷的思想專制。





人比概念重要,我想也比理想重要。

廢死團體要推動理想,就更應該去了解民眾,了解眾人為何反對。

而不是為了崇高理想的概念,就扭曲了眾人的想法。



民眾絕不是為了
嗜血而支持死刑。





最近在一部網路小說中看到一段話,也有異曲同工之妙:

崇高行為的目的應該是人本身,如果為了達到目的,而把人當成

這種手段,那麼這種行為便無法稱之為崇高。所謂信仰也是如此,

但凡需要犧牲美好的情感才能守護的信仰,沒有也罷。






當廢死團體為了理想走向神壇時,不要忘了凡人的我們在些想什麼?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vercool 的頭像
    nevercool

    nevercool的部落格

    never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