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老實說,我對最近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研究不深。
我只是直覺的認為不對勁,也許那是好事也說不定。
或許有什麼附帶效應的好處我沒考慮到。
但我還是說說我的看法。
這次竟然一下子有11個縣市共7件合併升格案。目前通過的有:
高雄縣市合併、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案,及台北縣單獨升格案。
11縣市拚升格/縣市「格」鬥結果出爐 北中高通過不意外
11個縣市申請耶。
台灣原本有2個直轄市(台北市,高雄市),5個市,18個縣。
也就是說不分層級的話,台灣共有25個縣市。
而這一次就竟然有11個縣市參與合併升格,都快接近半數了。
為什麼大家都拼著要升格為直轄市?
政治上的因素。(選舉呀,不爭取,選民會選你嗎?)
權力比較大。(合併的話,市長管得人多,權力又大增。)
輸人不輸陣。(直轄市,聽起來比較爽。)
有吵的孩子有糖吃。(反正爭取就是啦。)
資源的分配:中央統籌分配款中,直轄市都分得比較多。
這樣真的好嗎?
每個縣市為自己的利益爭取,聽起來沒什麼錯。
但別忘了每個縣市都同坐在台灣這條船上。
還有,利益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?
國家的資源,中央統籌分配款難道是無中生有嗎?
國家的錢,還不大都是來自於人民的賦稅。
難道會因為直轄市變多了,國家整體的錢就會變多嗎?
如果國家整體錢會變多,那乾脆全部縣市都升為直轄市吧。
不,名稱還要再加一級。叫超級無敵直轄市。
還是有人以為合併,國家錢就會變多啊?因為1+1=2,2比1大...
你市變大了沒錯,但問題是在台灣整體呀。
難道一個10吋的蛋糕
,會因為切割時,每一塊切得比較大塊,
這10吋的蛋糕,就會整個變成12吋嗎?
如果這次合併案通過後,中央統籌分配款若還是依舊給直轄市很高
的資源分配。那錢從哪裡來?
中央的錢是源自全國的賦稅。
那直轄市變多了,不就變相是非直轄市的人民負擔變重了。
那非直轄市不就很倒楣,名稱輸人,吃得少,還要養吃得多的....
我說個故事為例:
以前有10位好朋友,決定每個月聚餐一次,吃好料的。
飲食的費用由每人平均分攤。
其中阿北跟阿高,兩位是大胃王,特別的會吃。
久而久之,其他8位就覺得不太公平,付一樣的錢,總感覺吃虧了。
可是就是沒辦法像阿北跟阿高那樣吃。
後來有5位分別向知名大胃王冠軍請教,學得了大胃口的神術。
想說要占便宜,自己就要吃得多。
新的一次聚餐時,竟然有7位擁有大胃王食量。
那7位狂掃餐廳,拼命的吃呀吃。
剩下的那3位普通食量的,都快哭出了呀~
最後結帳時,10個人都楞住了。
這次每人的平均花費,竟是以往的5倍之多。(大胃王變多了。)
大家都想佔便宜,結果每個人,錢都付得更多。
那3位未練成大胃口的,決定下次不再參加聚餐。
我是不知道到時候,直轄市多了時,中央統籌分配款會如何調整分配。
台灣整體的負擔會變得更重嗎?
如果沒有的話,那升為直轄市不過是名稱上升爽的。
此外剩下沒升格的,不就會很不爽。
不爽的,會不會想玩3個縣市合併?
我猜這整件事應該不會搞到這地步,大概中央統籌分配的分配方式,
會重新修正。
不然的話,就算中央吃得消,非直轄市不哭夭才有鬼.....
全站熱搜